张梁森
高山铺战斗,发生在湖北省蕲春县南部的丘陵地区一个狭长的山谷里,即蕲春县清水河、高山铺一带。高山铺战斗胜利至今70多年了。70多年来,它在人们脑海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品评它,回味它,因为高山铺战斗的决定性胜利,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不但历代军事家们要研究它,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它、熟悉它。本文将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高山铺战斗的胜利,关系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能否立足生根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我军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坚决打击国民党军的侵犯,经过一年时间的英勇作战,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敌人的总兵力由430万人减到370万人,战斗力大为削弱;我军总兵力由120万人增加到195万人,其中野战军发展到100万人以上,形势对我们越来越有利。尤其是蒋介石对我们实行所谓“钳形”攻势,调集60万大军攻占延安和山东胶济线,却被我军死死拖住,中间出现一片空虚,更有利于我们乘虚而入。此前,我党中央、毛主席早已洞悉蒋介石的空虚和恐慌,制定出新一年的作战方针:“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毛主席制定的方针很快得到运用,乘着中原的空隙,党中央英明地把战略进攻的矛头选定在大别山区。理由十分充足:一是敌人钳形攻势的中间薄弱部分有利于我军突破和进军。正如刘伯承司令员说的那样,山东按住敌人的头,西北按住敌人的腿,我们拦腰砍去;二是我军占据大别山,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对敌之威胁最大;三是大别山为革命老根据地,具有深厚的革命基础,易于我军立足生根;四是大别山及周围都是富庶地区,是国民党进行内战的重要兵库和粮库,我军如占据大别山即夺下了敌人的供给,并为我所用。
于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周密部署下,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于1947年6月下旬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二、三、六纵队12万大军从鲁西南出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打败敌人的前堵后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突破黄河天险、渡沙河、过汝河、涉淮河,于1947年8月28日登上大别山,象一把锐利的尖刀刺向敌人的心脏。这一刀可真的刺痛了蒋介石!他慌忙赶到庐山,迅速调集30余万军队铺天盖地地扑向大别山,妄图在我立足未稳时一举歼灭刘邓大军。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严峻形势下,刘邓首长胸有成竹,采取“麻雀满天飞”的战术拖住敌人,同时用分割敌人、各个击破的战略粉碎敌人的围攻。也是天凑其然,号称国民党“精锐”部队的敌整编40师和52师82旅,此时正孤军深入,紧紧追踪刘邓首长及野战军司令部,这恰好成为刘邓首长口中的“肥肉”。
1947年10月20日,刘邓首长率野战军司令部1500余人进至蕲春达城许山村,刘邓首长住叶家花屋叶滋荣家,在这里作出了“消灭跟踪的敌人后再解决部队过冬棉衣”的决定。第二天,部队向薪北山区张家塝进发。在向导叶在青前导下,部队从叶家花屋经榔木冲上蕲春三角山。那时,北面的浠水县绿杨方向还没有路上三角山,只能从西向的蕲春三角山寨西门上山后翻过老龙洞,转牛皮寨再经狮子口转汪坝才能到张家塝。刘伯承司令员登上三角山后,他远望着三角山一带的鄂东丘陵对大家说:“这一带正好打仗。”10月22日,刘邓首长驻蕲春张家塝范垸村,作出了“割掉尾巴”的正式决定,并命令部队侦察地形,战场就选在蕲春县南部清水河、高山铺7000米长、1500米宽的狭长谷地里。因为柳界公路从此经过,是敌整编40师和82旅追踪我军的必经之道。10月25日,刘伯承司令员正式下达了作战令,并紧急调兵遣将。他以其高超的军事谋略,在蕲春清水河、高山铺峡谷布下了一个大“口袋”,用“牵牛鼻子”战术把敌人引进伏击圈。10月26日,战斗正式打响,经过一昼夜激战,双方经过数十次争夺,我军将敌人全部包围。10月27日9时总攻开始,到下午2时战斗结束,我军取得了南下大别山后首战的决定性伟大胜利,消灭了敌人1个师部、3个旅部、5个团,毙伤俘敌17600余人,击落敌机1架,活捉敌飞行员1人。缴获各种火炮70门,轻重机枪375挺,掷弹筒52个,长短枪4461支,子弹40万发,骡马172匹,以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
蕲春高山铺战斗的伟大胜利,打出了我军的威风,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和器张气焰,为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立足生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此战失利的话,我军南下大别山的计划就会落空,不但不能立足生根,更谈不上重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因此,蕲春高山铺战斗的伟大胜利,首先关系到的就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能否立足生根的大问题。正如当时毛主席所说:“高山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消灭了1万多敌人,也不仅仅因为这一仗打得漂亮,它的全部意义在于我军能够在大别山进行大兵团作战,刘邓已经在那里站住了脚。”
二、高山铺战斗的胜利,关系到大别山人民的生命财产和重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大别山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得大别山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因为大别山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北挽淮河,南濒长江,东望三吴,西制三楚,瞰制中原,崇山峻岭绵延数百里,层峦叠嶂蜿伏数千重,进退出没皆方便,往返交通皆捷达。尤其是大别山及周围都是富庶之地,历代兵家谁不看重它?古时兵家之争就不多说,就近代而言,大革命时期,我党在这里先后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南暴动和六霍起义等工农革命运动,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2年10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撤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继续坚持战斗。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向西北实行战略转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道委书记高敬亭重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游击战争。无论多么艰难困苦,大别山依然红旗不倒,根据地仍然存在。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大别山区各中共地方组织纷纷发动人民武装抗日。如黄冈、浠水等地组建五大队。黄安(今红安)四支队留守处的一支警卫队也投身抗战。随后黄梅成立了八大队。这些抗日武装均遭到了敌、伪、顽的夹击。在这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及时派李先念同志从河南竹沟南下,统一领导和指挥鄂东、鄂中和豫南等地的抗日武装,这是决定包括鄂东在内的整个鄂豫边区抗日命运的重大决策。1939年冬,各路人民抗日武装在赵家棚统一整编为鄂豫挺进支队,不久改为纵队。抗日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后,1941年又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创建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并逐步发展成为包括鄂东在内的整个大别山区民主抗日根据地。从大革命初期到抗战胜利,大别山上红缨齐举,战旗飘扬,大别山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也多次受到敌人的严重摧残和血腥镇压。每当中共党组织转移或革命武装撤离后,国民党反动派则乘虚而入,卷土重来,大别山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的牺牲和损失。如1939年9月,国民党顽固派程汝怀、王啸风之流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夏家山事件”,大肆屠杀我革命战士并杀戮无辜群众数百人。又如,1946年6月,新四军五师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不但部队遭受了巨大损失,国民党反动派对大别山根据地实行“清剿”,大量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战胜利的10多年间,大别山根据地被敌人和反动派杀害的党员干部、革命群众就有10余万人。不言而喻,在当年那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白色恐怖下,大别山区广大人民群众多么不安宁啊!
在刘邓大军进驻大别山之前,国民党顽固派在这里“清剿”搜刮,当地的地主武装也敲诈勒索,大别山人民期盼当年的红军重回大别山。可人们却又普遍担心:“刘邓大军来了,他们这次又能住多久呢?”“刘邓大军要是撤走了,我们不又要吃二遍苦?”当时大别山根据地群众的这种心理,刘邓首长是理解的,全军指战员都是理解的。
刘邓大军既然进了大别山,并且是进入大别山后首次与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的作战,这一仗一定要打赢,只有打胜了,才能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锐气,才能打灭敌人的嚣张气焰,才能为大别山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大张正气,也是对大别山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最好的保护。因此,蕲春高山铺战斗之前,素称“常胜将军”的刘伯承司令员和“神机妙算”的邓小平政委对整个战役都作了周密部署,包括对天文的预测,对地理的洞悉,对敌情的了解,都不差分毫。即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又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确保高山铺战斗胜利万无一失。
可以说,当时大别山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也十分关心这场战斗,并倾注出全部力量支援大军作战。当时蕲春分为蕲南县和蕲北县,中共鄂皖边中心县委书记易鹏从刘邓首长那里接受支前任务后,就与蕲北县委书记赵辛初和蕲南县工委书记何启等协商落实支前任务。经过发动,蕲南、蕲北群众为大军筹办了大批粮款和物资。两天内赶制担架一千多副,组织民伕两千多人抬送伤员,大军打到哪里,民伕就冒着枪林弹雨跟到哪里,把伤员从高山铺战场抬送到一百多里外的蕲北斌冲临时后方医院。人民群众挑着整担的猪肉、肥鸡、鸡蛋、豆腐、面条,放着鞭炮慰劳伤病员。刘伯承司令员无限深情地说:“多好的地方,多好的人民!”邓小平政委十分感叹:“蕲春的山好水好人更好。”这一切,都体现了革命老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革命队伍的无私奉献精神,真正是鱼水之情。在当年,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建立巩固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其意义何等重大!
因此说,高山铺战斗的胜利,关系到大别山人民的生命财产和重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三、高山铺战斗的胜利,关系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转折
刘邓大军之所以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要落实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从而达到举行全国性的大反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目的。要解放全国中,首先必须争夺中原。应该说,刘邓大军推进中原,展开“逐鹿中原”之恶战,鹿死谁手?关系到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大局和全局。邓小平政委当时就很有把握地说:“蒋介石这头鹿就要死在共产党人的手里喽!”
话虽如此,但当时的严峻形势是不容忽视的。刘邓大军初到大别山,远离后方,既乏重型武器,又缺衣被、粮草、医药,只好撒豆成兵,东奔西走打游击;以致人马愈发疲困,伤病员急剧增加,加上天气突然变冷,细雨霏霏,战士们饥寒交迫,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这种情况,刘邓首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有甚者,蒋介石不但调遣30余万大军压境,并派遣海军代司令林遵率领30多艘军舰封锁长江,妄图逼迫我军背水一战。
因此,刘邓首长寻找机会打一次大胜仗,以此解决战士们过冬棉衣问题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机会终于来了!敌整编40师和82旅孤军深入,追踪刘邓大军司令部,这不异于“送肉上案”。但却不可轻敌。敌整编40师本是西北军改造过来的,蒋介石将其全部换成美械装备,成为他手下的一支“劲旅”,号称国军“精锐”。他们曾和日本人打过硬仗并取得胜利,也和我军有过对峙,算是为国民党蒋介石“尽忠”、“效劳”,立过战功。因此,蒋介石曾多次嘉奖他们,师长李振清还得了个“李铁头”雅号,其参谋长尹树华,也是国民党军内有名的军事指挥官。要吃掉敌整编40师,当然也不是太容易的事。然而,我刘邓首长素来善于打大仗、打恶仗、打狠仗、打硬仗,不愧为全军中的“常胜将军”和“神机妙算”之著名将帅。这一仗,号称国民党军“精锐”的“李铁头”,撞到我刘邓首长手中,只不过是鸡蛋碰石头罢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战局一开,我军斗志昂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一触即溃,终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高山铺战斗,这场大仗、恶仗、狠仗、硬仗,虽然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首次预谋的战斗,但也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助。这天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所以战则必胜。而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是背离历史潮流的,所以战则必败;地利就是刘邓首长选择了蕲春高山铺、清水河这一狭长山谷,布下巨形“口袋”,敌人钻进这一张天罗地网,怎么也逃不脱覆灭的下场;这人和就是大别山革命老根据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大别山区广大人民群众早就盼望革命军队早日回来打败敌人,重建大别山这片红色根据地。
高山铺战斗,不仅高扬了我军威,大伸人民群众的正气,我刘邓大军从此在大别山区立足、生根,为军民重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一仗的确重击了蒋介石一拳,打掉了敌人锐气,胜利地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因此说,高山铺战斗的胜利,关系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转折。
四、高山铺战斗的胜利,关系我党统一战线发挥其更大的统战作用
1939年10月,毛主席著述《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累的三大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写入其中,称为“三大法宝”,而统一战线则是“三大法宝”之首。
中国 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组织过4次统一战线。
第一次统一战线是1924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1日成立,经过几年成长后,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但当时共产党处于弱势阶段,不得不依靠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于是成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时称国民革命统一战争。
第二次统一战线是1927年~1937年。由于1927年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进入了十年的土地革命时期。当时80%的农民没有土地,毛泽东同志又一次准确判断: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共产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剥削制度,联合各阶级,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形成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第三次统一战线是1937年~1945年。1937年前,由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不断严峻,中国共产党国际代表团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蒋介石继续推进“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共产党和打压共产党。1937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加快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蒋介石发表《抗日宣言》,形成了全国各个阶层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第四次统一战线是1945年~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10月,国共两党经过1个月的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但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却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发动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此时,我党的政策是: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联合各阶层进步人士、各民主党派,形成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当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高潮之后,我党就是依靠这个统一战线“反饥饿”、“反内战”,共同对付蒋介石的反动路线。也就是“以革命的两手”,对付蒋介石“反革命的两手”。而蒋介石并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仍然大举进攻解放区,妄图彻底消灭共产党。各地方反动势力紧跟蒋介石的反动路线,破坏统一战线,大肆摧残我党在各地的力量,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
而高山铺战斗的伟大胜利,极大的消灭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使全中国人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为此,我党再度加大统一战线的宣传工作。重建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即实行打大豪、斗地主、分田地,极大地震慑敌人,重振了大别山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一些开明地主主动靠近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政策,尽管刘邓大军从大别山转出外线,敌人卷土重来,但敌我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对我党愈来愈加有利。此时,全国各阶层人士都拥护共产党,地主阶级中的进步人士、国民党中的左派人士都投入到共产党方面来,使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作用得到了更大发挥,直至迎来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
来源:《地方革命史研究》(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