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人民军队初建时期的“黄石贡献”

发布日期: 2024-08-01 来源: 黄石日报
陆柱国 周宾 贾雨谣
  黄石是一片革命的热土。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罢工、打土豪分田地的工农运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之一,红三军团的军旗从大冶刘仁八升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的黄石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近30万黄石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数先烈铸就了鲜血的丰碑,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开国将军。
  1927年,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我们党从血的教训中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深刻认识到独立领导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党相继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随后的几年间,平江起义、百色起义等起义也一一爆发。革命武装逐步建立,人民军队的最初格局逐步奠定。鲜为人知的是,在人民军队初建的过程中,有不少“黄石贡献”,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总指挥——贺龙和卢德铭,都是率部经过黄石,奔赴起义前线的。
贺龙在黄石整军,完成部队参与南昌起义的思想、组织和军事准备
  1927年8月1日凌晨,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直接掌握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黄石这片红色的土地,与南昌起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北伐战争开始后,贺龙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由于该师在北伐战争中战绩显著,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兵力增至近万人。1927年6月下旬,武汉国民政府将贺龙的部队暂编为二十军,军长为贺龙,周逸群任政治部主任。贺龙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引起了各方面的注目。中国共产党通过周逸群、叶挺等共产党员努力争取和改造这支部队;武汉国民政府想牢牢控制住这支部队;南京蒋介石方面则想方设法收买这支部队。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面对残酷的现实,在大革命濒临失败的危急关头,贺龙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十分愤恨,毅然对周逸群说:“我坚决执行共产党的决定和政策,服从党的领导,所有派到我这个部队来的共产党员不要离开,继续做政治工作。”7月初,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周恩来通过周逸群的安排,亲往二十军司令部驻地会见贺龙。在交谈中,周恩来阐明了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这次会见,贺龙在思想觉悟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坚定了跟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
  7月10日,贺龙率领二十军军部离开武昌来到黄石,军部驻在湖北华记水泥厂的办公楼。7月17日,贺龙在石黄镇(今属黄石市)江边与周恩来再次会晤。会晤结束后的当晚,贺龙就召开军部高级军官参加的整军会议。贺龙立场鲜明地斥责了汪精卫出卖革命的丑恶行径。他要求全体军官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一定要站在人民大众一边,坚决跟共产党走。这是贺龙第一次在全军干部面前公开拥护共产党、表明坚决跟党走的态度,为全军后来参加南昌起义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会后,贺龙下令特务营三个连徒手集合,当场逮捕了企图持枪逃跑的特务营第二连连长等人,清除了队伍中一些不纯的分子。
  为欢迎贺龙在黄石整军,支持贺龙带领部队参加革命,党领导下的大冶总工会在大冶钢铁厂二门外的球场上举行“欢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大会。工人代表把系有大红绸的汉阳造步枪赠给贺龙。接着,贺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打倒军阀”。华记湖北水泥厂的工人也在厂内平台上另行召开了欢迎会。为了壮大二十军,中共中央把那些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共产党员、工农革命分子和两湖地区部分农民协会的骨干,全部转移安置到贺龙部队中,并把农民自卫队、工人纠察队在白色恐怖下藏起来的武器交给二十军。
  与此同时,周恩来奉中共中央命令,派侯镜如、李奇中到石灰窑会同中共黄石港地方执行委员会,商量组织人员参军事宜,“并令鄂城、大冶各处武装工农编入贺龙的军队内”。黄石港地委将党团骨干、工农运动积极分子、青年知识分子连同枪支、弹药等一同编入贺龙部队,并将工会和农协筹集的10万元巨款交给二十军作军饷。黄石港地委委员李襄群协同大冶县委在县中学召开中共党员大会,号召党员带头参军。整军期间,黄石及周边各地新参军的有二千余人。
  整军结束后,贺龙看到经过整编的部队,高兴地说:“我带了这多年兵,从来没有哪个上级给我补充过队伍和武器。现在不同了,共产党给我补充,工农群众愿意编到我这里来。”
  1927年7月20日,贺龙指挥二十军的全体官兵,从黄石港分乘数百条帆船,浩浩荡荡向九江进发。8月1日,贺龙被委任为起义军总指挥,率领所部约8000人参加了南昌起义,成为起义部队的关键力量。
图为贺龙在黄石整军旧址
  通过在黄石整军,贺龙的部队明确了跟党走的道路,清除了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在南昌起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这支队伍为主力举行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卢德铭在黄石净化队伍,奔赴秋收起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处于危机边缘的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在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的同时,还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其中,著名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曾率领警卫团(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在黄石登陆上岸,并在此整顿队伍。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即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卢德铭受中国共产党委派担任团长。卢德铭出任团长前,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的聂荣臻向他传达了党的指示,鼓励他为党掌握好这支武装。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当日夜1点过,警卫团几乎是同时接到两封急电。一封是起义指挥部的周逸群发来的,电报内容说:“我们已脱离张发奎部,参加南昌起义了”;另一封电报是张发奎从九江发来的,内容是命令警卫团迅速出发,乘船到九江待命。卢德铭当机立断,决定对张发奎的电报不予理睬,积极响应南昌起义,与叶挺率领的二十四师会合。他与团参谋长韩浚、团指导员辛焕文一起对行军的路线进行了重点研究:如果坐船到九江,再去南昌,张发奎在九江,那很危险;如果徒步去南昌,那时间又太长。最后,卢德铭指着地图说:“我们利用张发奎的调令先坐船东下到黄颡口(位于今黄石市阳新县)起岸,经窦家坡,再取道去南昌。”
  8月4日,卢德铭率警卫团2000余人从武汉乘船沿江东下。行至黄石港江面时,部队停止前进。卢德铭在船上召集团内倾向于党的骨干同志开会,告知大家此行去南昌参加起义的目的及路线。船行到黄颡口后,警卫团从黄颡口吴王庙上岸。卢德铭考虑到宪兵营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张发奎的旧部,是从广东抽调来的,恐难以同警卫团一致行动,决定让警卫团其他队伍先上岸作好部署,然后再让宪兵营登陆。宪兵营登岸后已处在警卫团的包围中。韩浚对他们说:“南昌的部队已经起义,我们响应他们的起义,如果你们愿意革命,就同我们一起行动。如果你们不革命,不同我们一起行动,我们也不勉强。但是武器要留下来,准许你们每个连留五条枪带走,至于你们长官的私人枪我们不要。从这里到九江的费用,我们发给你们。”结果宪兵营把枪留下,人都放走了。
  随后,警卫团离开了黄颡口,步行赶赴阳新县城。途中,卢德铭派人与当地自发组织的武装势力谈判,承诺对当地秋毫无犯,请求借道行军,双方避免摩擦,得到了地方势力的全面配合。部队到达阳新县城后再向南昌前进,但终未能赶上南昌起义。于是,卢德铭带领部队来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铜鼓一带活动。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卢德铭所部与当地部分工农义勇队、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共5000余人参加起义。卢德铭担任起义总指挥。其后,鉴于敌我力量悬殊,在卢德铭的全力支持下,毛泽东率领部队向罗霄山脉进发,寻找落脚点建立根据地。在部队行军过程中,卢德铭为掩护部队进军,于9月23日壮烈牺牲。
  卢德铭在黄颡口登陆向南昌搜索前进,避免了到九江缴械的危险,同时,通过在黄石地区的整顿队伍,将不愿继续革命的人等清除出了队伍,既确保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也壮大了革命队伍的力量,为秋收起义带来了整整一个团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为革命做出了关键性贡献。秋收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建立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并首次提出“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真正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卢德铭及其所率部队在秋收起义前后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秋收起义油画
红三军团成立,点燃革命胜利火苗
  红三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主力军团之一,为保卫和发展中央苏区,夺取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红三军团的旗帜,正是从黄石这片红色热土上飘扬起来的。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29年9月,李灿、何长工率领仅有1000余人、500多条枪的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在红五纵队进入鄂东南之前,黄石地区活跃着一支土生土长革命武装——红十二军。这是大冶中心县委以阳大手枪游击大队为基础,吸收地方赤卫队等武装组建的,由中央派到大冶中心县委担任军事工作的谢振亚任军长,侯中英任政委。这是鄂东南地区建立的第一支有正规番号的工农红军。红五纵队在鄂东南地方革命武装特别是大冶中心县委领导的红十二军的积极配合下,接连占领通山、大冶、阳新三县县城和十多个重要集镇。
  红五纵队在鄂东南地区的节节胜利,鄂东南根据地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引起了蒋介石极大的震惊,急令独立十五旅到大冶、阳新地区进剿红军。潜伏在十五旅中的共产党员程子华等人,贯彻周恩来的“精干隐蔽,积蓄力量,使一部分军阀部队脱离反动营垒,变白军为红军”的重要指示,及时与第五纵队及大冶中心县委联系,在其配合下,率部发动兵暴。独立十五旅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中央军委誉之为“模范的大冶兵暴”。兵暴后,兵暴队伍及黄石地方革命武装归入红五军第五纵队,队伍发展到6000多人,下辖3个支队。
  1930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鄂东南苏区的疯狂进攻,彭德怀亲率红五军主力直奔阳新,驻扎龙港补充兵源备战。在大冶、阳新地方党组织的接应配合下,接连击溃国民党二十二师罗霖部和二十六师郭汝栋部,并乘胜占领了大冶。随后兵分三路,向江北、江西和鄂南挺进,相继占领阳新、鄂城、咸宁、崇阳等县十几个重要集镇和沿江口岸。6月初,红五军集结在大冶、阳新两县边境的刘仁八和三溪口进行休整。
  1930年6月10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彭德怀在大冶殷祖镇马对圩村召开大会,宣布将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为红军第八军,下辖三个纵队,部队扩编后仍随红五军一起行动。之后,红八军积极开展扩红运动,彭德怀亲自召开征兵动员会,鼓励大家踊跃报名参军。在地方党组织的支持、配合下,整个黄石地区前后参加红军的有3000多人。王平、余立金、马龙、贺俊侦、梅盛伟等开国将军就是在这时入伍踏上革命征程的。“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正是当时阳新人民拥军支前生动情景的真实写照。彭德怀在《自述》中说到,“八军大多数是阳新、大冶人”。
  1930年6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五、八军军委扩大会议决定正式成立红三军团,下辖红五军、红八军,后又辖红十六军。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此时,红五军发展到9000多人,红八军也发展到8000多人。
  红三军团成立后,迅速消灭咸宁等6个县的地主武装,攻占湘北重镇岳阳,乘胜进击,攻打长沙,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以来,第一次攻下省会城市。1930年8月23日,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与红一军团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诞生于黄石地区的红三军团,英勇无畏,能征善战,其在创立和奋斗的革命历程中,为稳定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奉献,为创建和发展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中央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红军三大方面军也都有原红三军团部队的身影。红五军和红八军主力是红一方面军的关键力量;红三军团离开黄石地区后,红八军成立四、五两个纵队,后合编为红十五军,在蔡申熙的率领下与红一军会师组建红四军,成为红四方面军重要力量;同时红三军团很多将士先后汇入红二方面军,壮大了红二方面军的革命力量;主力红军长征后,原属红三军团的红十六军(后改为红十六师)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是坚持革命斗争时间最长的红军部队之一。国共合作时,这支部队被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全团1100人,成为新四军的一支重要力量。带有“黄石贡献”的红三军团,在人民军队创建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图为1957年,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给阳新县人民委员会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黄石这块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儿女,在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留下了永远值得后人铭记的“黄石贡献”,值得每一个黄石人骄傲和自豪。站在新时代更高的起点上,作为新中国著名的工业新城,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也将继续保持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历史使命,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争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黄石篇章的排头兵。
  〔来源:黄石日报,作者单位:黄石市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14-2024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