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群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政治和精神品格,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是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孕育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使党一成立便站在了人类社会进步精神的制高点上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先进政党的精神之源,是与人类社会具有普遍价值的进步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世界,民主和科学是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重要武器,并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精神的重要标志。在早期的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向着封建专制和蒙昧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陈独秀曾大声疾呼:“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救中国。”“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面旗帜打开了新思想潮流的闸门,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和蒙昧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接受现代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洗礼,站在了人类社会进步精神的制高点上。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对民主和科学的追寻,没有照着西方人的版本走下去。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他们越来越多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民主和科学新的内涵,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陈独秀明确提出,他之前所认定的“民主主义”,乃是资产阶级“拿他来打倒封建制度底武器”,“不能代表劳动阶级底意志” ,“社会主义要起来代替共和政治”。他们将“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展成为人民民主思想,将“科学”从一般的科学法则发展成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和科学观,集中反映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党重要的精神基因。民主和科学是思想解放的旗帜,这个基因,决定了党解放思想、除旧布新的精神特质。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孕育了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点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实践途径。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高举起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极大地凝聚起民族精神,并使从精神上建党获得强大的动力和源泉
鸦片战争后,面对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旧中国,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作了各种尝试和努力,但由于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不能凝聚起人民大众的力量和民族精神,而皆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先驱者建党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过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社会主义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敏锐地看到这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决定走俄国人的道路,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按照这条道路需要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高高举起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并肩负起了领导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高举起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把刚建立起来的党推进了神圣的精神炼狱。领导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以任何其他政治党派和政治集团所没有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人民面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建党,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要求建党,自觉地提出了精神建党的目标。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党要成为“最有阶级觉悟和革命精神的无产阶级”的代表,党的二大在确立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提出党要领导工人“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去奋斗”。按照这一精神建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建党斗争和建党初期的斗争实践中,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中,汲取动力和源泉,孕育并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有的精神体系——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建党过程中创立了党的“斗争哲学”,使党在斗争中不断创造新局面,也使精神建党不断达到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也在斗争中壮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在斗争中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创建党的过程中,创立了党的“斗争哲学”。毛泽东说,他在初读《共产党宣言》时,首先取了“阶级斗争”四个字。在他亲自拟定的入党誓词里,就有“阶级斗争”、“牺牲个人”几个字。“斗争哲学”深深体现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里;坚持“斗争哲学”,使精神建党不断达到新的境界。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也是“斗争哲学”最早的践行者,精神建党在斗争中达到新境界的生动体现者。
一是为坚守理想奋斗牺牲。用俄国十月革命的办法在中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实现民族复兴,必定是一条血与火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选择这条道路时,就做好了奋斗牺牲的思想准备。陈独秀总结五四运动的经验,一是“直接行动”,二是“牺牲精神”。牺牲精神也就是他说的“出了研究室就要入监狱,出了监狱就要入研究室”。他还说若因为拥护民主和科学,“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李大钊认定的牺牲精神,是“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他自己“勇往奋进”、“瘅精瘁力”、“断头流血”都做到了。还有许多人同他们一样,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断头流血”,用理想、奋斗和牺牲,诠释了党的“斗争哲学”。
二是为坚持真理坚韧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创建党的过程,是一个追寻真理的过程。他们选择以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被反动势力视为洪水猛兽,也曾在新文化阵营内部引起质疑和反对。在几次大论战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假社会主义,作了坚韧不拔的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地位和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正是这些斗争实践,孕育了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政治品格,为伟大建党精神打上了鲜明的底色。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走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精神建党开辟了实践方向和人民方向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要求科学解释客观世界,而且要求积极地、实际地改造客观世界。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走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直接行动”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如果停留在研究层面,是不能落地生根的,必须走向社会实际。李大钊提出:“社会主义必须应用于中国实际环境”,社会主义者必须使自己的活动“环绕着他的实境”。社会实际,首要的是中国的社会实际。在当时留洋风气盛行的情况下,毛泽东却没有踏出国门,他说他“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对中国的社会实际了解不够,要去做更多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同他一样,许多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不管是出国还是没出国的,从此走出书斋,投身社会实际斗争,最后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彻底转变。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投身社会实际斗争,实质上是走上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让他们看到了“庶民”的力量和劳工之神圣,认识到“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层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到民间去”,一时成为口号。在建党前,他们举办平民教育讲演团到城乡进行讲座,举办平民夜校教平民学文化,还专门到工人群众中进行社会调查,并明确提出了“组织农工运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他们就把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主要工作,迅速领导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走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奠定了党实践第一、人民至上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奠定了精神建党的实践方向和人民方向,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来源:《中华魂》杂志 作者为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