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森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作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繁荣文学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历史自觉、文化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七个着力”部署要求,聚焦文化强国建设任务,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深刻把握文学时代使命,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学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中国作协紧扣党中央关于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围绕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健全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体系,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涵养文学生态,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始终聚焦“国之大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新时代文学前进方向,带领文学界认真学习贯彻,推动深化内化转化,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实施“两个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热忱描绘乡村大地时代巨变,深刻反映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用文学之力贯通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强化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精神感召,在勇攀文学“高峰”的同时,有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紧密团结作家队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策划推出“作家活动周”系列活动,以“作家”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联络”为目的,邀请作家共叙佳话、共商发展,示范带动全国作协组织共建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不断优化会员发展工作,着力增强作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扩大青年作家、基层作家、新文学群体入会比例,更广泛地凝聚起“文学一家人”的创作力量。建立健全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联系作家和基层文学组织的工作机制,围绕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深入调研,广泛倾听基层心声,解决基层现实问题,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各省积极开展文学工作,大力推进各地文学事业发展,推动形成全国文学工作“一盘棋”的格局。
建强守好文学阵地。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要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带队伍、严管阵地,加强对所属报刊社网的建设管理、资源统筹和力量整合,着力打造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传播党的声音的坚强战斗堡垒。注重强化政治意识和斗争精神,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提高辨别真伪、激浊扬清、去芜存菁的能力,利用文学在意识形态前沿的优势、潜移默化感召人心的功能优势,借助互联网传媒的放大效应,旗帜鲜明弘扬主旋律,源源不断传递正能量。
2023年“茅盾文学奖之夜”现场
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中国作协始终牢记“人民是文艺之母”,积极引导广大作家为时代放歌、为人民创作,努力架设联结文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通道。
作家要做人民的学生。常态化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新时代文学实践点,组织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基层创作实践。举办“中国一日·走近中华文明”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为作家深入人民生活、积累文学素材提供更多途径和平台。在湖南益阳清溪村举办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活动,学习作家周立波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的精神追求,邀请“人民艺术家”王蒙讲授“清溪一课”。组织作家到湖南第一师范溯本寻根,在岳麓书院重温“实事求是”,号召作家“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把扎根人民作为长期的自觉行动。
作品要由人民评判。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依托文学杂志《人民文学》组织实施“人民阅卷”行动,探索建立读者深度参与的作品评价体系,通过设置专栏、开展线上讨论、邀请读者参观和恳谈等方式,与读者深度互动、产生精神联系和情感共鸣,使《人民文学》杂志真正成为“人民的文学”。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设“中国作家馆”,向观众呈现“两个计划”入选图书及其他优秀作品,邀请作家与读者现场交流互动,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文学要为人民服务。注重扩大文学覆盖,加强文学公共服务,积极参与全民阅读,组织开展以“书香中国 悦读文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季系列活动,先后在上海、吉林、甘肃等多地举办文学周,以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举办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召开全国文学馆联盟年会,组织优质特色资源巡展,加快数字化赋能文学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文学场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加强文学志愿服务工作,召开全国文学志愿服务联席会议,举办专题培训班,对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项目进行扶持,推进文学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人民精神共同富裕。
提升文学作品质量,着力打造反映时代标高的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近年来,中国作协始终把提高文学作品质量作为中心环节,把打造文学精品作为重要任务,紧盯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文学创作生产。
加强创作引导扶持。提高重点文学创作规划组织水平,对创作扶持项目精心遴选、认真论证,大力支持优秀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出版,鼓励作家在文学创作观念、手段、内容、形式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引导所属文学报刊深刻领悟所肩负的文学之重、人民之重、时代之重,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开拓创新,把提升内容质量作为重心,关注新场域、发掘新力量,以前瞻性视野引导题材选择和审美取向,探索更加广阔多元的新时代文学表达方式。
加强文学人才培养。注重发现富有潜力的青年作家、基层作家,加强新文学群体引领,主动吸收优秀的剧作家、出版人、翻译家等各领域文学人才,不断促进各文学门类的均衡发展。依托鲁迅文学院,拓展多样化培训模式,不断培育新时代文学人才。加强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建设,通过“文化润疆”“文学援藏”“文润北疆”等方式,助力基层建设、实施政策扶持、设立文学出版专项、开展专业培训,做好团结广大少数民族作家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学力量。
加强文学权益保护。注重把首创精神贯穿文学创作全过程,健全机制支持鼓励原创。成立由作家、编辑、编剧、律师、学者等专业人士组成的文学作品鉴定委员会,有效解决缺乏权威专业鉴定机构的难题。建立集普法、调解、维权等为一体的权益保护体系,着力提升文学作品版权开发、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著作权的全链条保护和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守护,努力在文学界营造公平竞争、锐意创新、积极健康的创作环境,激励保护广大作家的艺术雄心,不断推动佳作涌现。
拓宽文学空间,持续扩大优质文学资源的辐射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十代会之后,中国作协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把冲击传统业态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文学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为文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创建文学盛典品牌活动。打造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创造性地将大型文学颁奖典礼与电视晚会、网络平台直播相融合,以“文”和“艺”互联的形式,奖掖获奖作家,致敬文学编辑,展现新时代文学的成就与风采,推动优秀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新颖的方式主动走进大众视野,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学生活的期待。
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深化与相关文化部门的战略合作,不断拓展与地方卫视、影视机构、互联网平台等全方位合作,向中国电视剧大会、中国纪录片大会、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推荐优秀文学作品。召开“文学与影视融合发展”座谈会,深入研讨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融合共生的前景和路径,让文学在现代传播格局中实现“跨界”“破圈”。
加快探索新型营销模式。坚持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打破路径依赖,以更新的思路和举措创新文学生产传播机制,鼓励引导所属报刊社适应数字化趋势,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建立新型营销模式,发布公众号、开通视频号,入驻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通过线上直播带动掌上订阅,借助互联网优势走上文学创新发展“快车道”。
2023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展区
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彰显中国文学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近年来,中国作协坚持聚焦党和国家战略所需,充分发挥文学对外交流的独特作用,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机制,向世界推介更多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优秀作品,通达晓畅地讲好中国故事,生动鲜明地发出中国声音,为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作出文学贡献。
积极促进双边多边文学交流。主动应对“后疫情时代”国际交往交流新形势,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对话,不断扩大“朋友圈”。多次举办中外文学论坛,邀请中外评论家、汉学家、翻译家等进行跨区域交流。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南京、南宁、成都三个区域国际文学交流中心相继揭牌,“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日益活跃。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举办东盟青年作家中国行活动,让外国青年作家亲身体验中国社会人文。组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东盟、欧洲等地区,同当地作家座谈交流,用文学的独有方式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实施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工程。启动“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工程,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打通国际传播渠道。优选海外汉学家建立中国文学译者资源库,与海外优秀出版社合作,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落地。积极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图书博览会,通过作品交流推介,不断增强中国文学海外影响力传播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推动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积极推动“网文出海”,统筹协调重点网络文学平台,加强对外交流,海外用户不断扩大,覆盖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发挥网络文学跨越国界、联通世界、直抵人心的优势,以“多彩亚洲 精彩世界”为主题,举办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发布《中国网络文学在亚洲地区传播发展报告》,表彰表现突出的作家和平台,举办网络文学国际传播论坛、中华文化走出去座谈会、网络文学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网络文学国际传播能力,为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发挥积极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国之大者”,担当尽责、奋发作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的力量!
(来源:2024年第1期《党建》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