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远
1930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区的鄂豫皖边区已经先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3支红军队伍,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3块革命根据地。其中豫东南和皖西两块苏区已紧密相连。随着这一地区整体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实现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迅速提上日程。
鄂豫皖三省党组织的共同心愿
在多年的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中,鄂豫皖边区三省的中共党组织和红军早已自发地协作联动,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为建立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为巩固胜利果实,实现进一步发展,鄂豫皖三省中共党组织强烈希望在鄂豫皖边区建立统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完成整个大别山区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构想。
对此,身处鄂豫皖边区的中共中央巡视员也给出了肯定的意见。巡视员郭述申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表示,鄂东北特委在与豫东南特委召开的联席会议上,提议召集皖西北特委召开“三特委”联席会议、组建联合办事处;豫东南特委赞同召集“三特委”会议,讨论“三特委”横向关系上的所有问题。中共中央巡视员曹壮父也向党中央反映:建议把湖北的黄安、麻城,河南的商城、光山,安徽的六安等县联络起来,建立鄂豫皖边界特别区,以利于创造整个大别山区的武装割据。此后,中共中央巡视员何玉琳再次提请中央确立实现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构想。而鄂东北特委又向中央提出了“建立鄂豫皖特委”的建议……
1930年1月底,中共中央巡视员郭述申赶到上海,向中央汇报鄂豫皖边区的革命形势。
当时,中共中央机关秘密设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2月的一天,在霞飞路一幢二层小楼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军委书记周恩来召集会议,听取郭述申等人的汇报,研究这一重要战略区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周恩来得知大别山区已有3支红军队伍、开创了3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后,非常高兴。他认为,大别山坐落在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现在,这里的3支红军队伍分别开创了3块革命根据地,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虽然这3支红军队伍都是按照红十一军的番号命名的,但是没有军部,并分属3省党组织的领导,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不利于红军主力集中作战和协同作战,不利于整体作用的发挥。如果将这3块革命根据地统一起来、将这3支红军队伍合为一体,统一党的领导、统一组织指挥,形成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不仅对鄂豫皖3省、而且对全国,不仅对当前、而且对未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党中央迅速做出决定
根据鄂豫皖边区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当时的有利时机,中共中央当机立断、迅速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决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接连发出4封指示信。
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湖北省委、河南省委、六安中心县委的指示信,决定将湖北省的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罗田、应山(后又决定增加黄冈、安陆),河南省的商城、光山、固始、潢川(后又决定增加罗山),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英山、寿县、颍上、合肥等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别区,建立鄂豫皖边特委,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
3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湖北省委的指示信,决定由郭述申、何玉琳、王平章、徐朋人等9人组成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为书记。
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给鄂豫皖边特委并转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的指示信,决定将这三个师合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并明确提出其军事工作任务和策略路线。
3月22日,中共中央再次发出给鄂豫皖边特委的指示信,进一步明确了鄂豫皖边特委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策略路线和工作方针,并对鄂豫皖边特区的直辖范围做出补充规定。
中央对派往鄂豫皖边区工作的同志是经过认真挑选的,他们都是在鄂豫皖边区工作过或家在大别山的同志。许继慎担任红一军军长,曹大骏担任红一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一军政治委员,熊受暄担任红一军政治部主任。
期间,周恩来召集即将被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的同志开会,反复叮嘱他们到鄂豫皖边区后,要迅速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开辟新的局面。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930年3月20日,先期到达湖北黄安县的中共中央巡视员曹大骏,在箭场河主持召开鄂豫皖边区党代表大会,传达中央的指示,宣布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郭述申为书记。至此,实现了党对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3块革命根据地的集中统一领导。
4月10日,中共鄂豫皖边特委书记郭述申离开信阳到达黄安县境后,当即主持召开鄂豫皖边特委和红军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组建红一军及其军事工作的指示,宣布成立红一军前敌委员会,曹大骏任书记,并讨论通过了红军改编的决议。
根据中央的指示,湖北省委、鄂豫皖边特委和红一军的工作关系是,红一军成立前敌委员会,是红一军的最高领导机构,直接隶属中央军委。前委与省委、特委发生意见分歧时报党中央决定。中央没有指示之前,前委有权自决。在工作关系上,前委书记和特委书记相互参加对方的会议,以便于协调和相互配合。
会后,按照中央的指示,随即组成了红一军军部,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副军长,熊受暄任政治部主任。军部下设政治部、参谋处、军需处、军械局和直属医院、教导队。在箭场河的红三十一师首先改编为红一军第一师,徐向前兼任师长,戴克敏任政治委员(随后由李荣桂继任),下辖5个大队,共800余人。
当时,红三十二师、三十三师仍在商南和皖西开展活动。为了完成改编任务,尽快执行中央关于集中红军向外发展的要求,红一军前委决定,由副军长徐向前率领第一师留在鄂东北伺机向平汉线南段出击,由军长许继慎和政治委员曹大骏率军部前往商南、皖西继续完成红军改编任务。
5月中旬,曹大骏、许继慎率红一军军部到达商南南溪与从皖西返回的红三十二师会合后,曹大骏主持召开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将红三十二师改编为红一军第二师,师长漆德玮,政治委员王培吾,下辖4个团,共600多人;另以红三十二师一部和当地游击队共300多人组成红一军独立旅,旅长廖业麒。旅部驻金寨汤家汇,奉军部命令留守豫东南根据地。曹大骏、许继慎率军部和第二师东进皖西与红三十三师会合,继续完成改编任务。
5月23日,红一军前委召开六安中心县委和红一军第二师、红三十三师师委联席会议,决定以第二师一部与红三十三师合编为红一军第三师,周维炯任师长,姜镜堂任政治委员,肖方任副师长,下设两个团,共300多人。
至此,大别山区的3支红军统一改编红一军,实现了鄂豫皖边区红军队伍的统一指挥。
此时的红一军下辖3个师1个旅,其中2个师、1个旅由在金寨组建的红军的队伍和革命武装组成,并在金寨境内完成改编。
6月20日,河南省光山县王家湾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来自鄂东北、豫东南、皖西的苏维埃代表和平汉路工人代表200多人,首次聚集在一起共商统一发展大计。与会代表按照大会的议程讨论了政治报告、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开展土地革命等重要问题,并通过了相应决议。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为主席。
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建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这是革命的星火在大别山燎原的结果,使鄂豫皖三省党组织共创整个大别山区域工农武装割据的夙愿变成了现实。自此,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