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毅,又名徐纯东,化名戴天仇。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县白沙桥乡桃坪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家靠耕种两三亩贫瘠的水田糊口,日子过得非常清贫。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等职。
因得到叔叔徐玉山的大力资助,徐弘毅十岁那年才勉强入了本村私塾。为了让他读书,全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他勤奋学习,不负众望,十六岁进入咸宁县高等小学,十九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实验中学。
徐弘毅性格内向,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嫉恶如仇。
1934年上半年,徐弘毅与何功济、何功国、胡明哲、雷同等同窗好友,自发组织了“扶摇社”。该社以鼓励同学们发奋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宗旨,作一些进步宣传。成员二十余人,后来,大多成为抗日骨干。
这年下半年,徐弘毅组织咸宁县高等小学应届毕业生,举办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专题演讲会。会上他用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痛斥了蒋介石置民族安危于不顾,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祸国殃民的内战政策,呼吁“热血青年要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1935年,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武汉,正在武昌实验中学读书的徐弘毅和何功伟一道同“生活书店”读书会中的学生串连,组织建立武汉中等学校抗日救国联合会。在武汉三镇大、中学校学生声援北平学生连续四天的大游行中,他担任纠察队队长。
1937年11月,何功伟组织东北流亡学生到武汉中华大学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徐弘毅带领武昌实验中学三四百人参加了这次声讨大会。反动当局闻讯,派大批军警特务包围了会场,封锁了大学校门,企图制止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大会开得异常热烈,群情振奋,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声援东北的抗日爱国学生”等口号,冲出校门,涌向大街,散发传单,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徐弘毅所在的武昌实验中学于1938年2月疏散到通山县横石潭继续教学。5月,徐州失守,对国家存亡早已忧心忡忡的徐弘毅,愤然离校回到家乡,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戴天仇”。
这年7月,中共湖北省委派何功伟回咸宁恢复党的组织,领导鄂南抗日斗争,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此时,在柏墩中田畈小学任教的徐弘毅,随何功国、何功济、雷同一道,把何功伟接到了“扶摇社”参加“扶摇社”年会,何功伟在年会上向青年们讲了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并号召青年人要为国、为民、为维护民族的尊严而斗争。不久,徐弘毅便成了何功伟的一名得力助手。他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抗日救国的工作之中,联络同窗好友,设立民众阅览室,开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他白天教青少年识字学文化,晚上到夜校给民众讲述抗日救亡时局。同月,徐弘毅加入中国共产党。
徐弘毅入党后,协同何功伟在咸宁辅新街建立了“咸宁学生战时工作团”,并为该团起草了“广泛团结和组织全县学生,推进各种战时工作,动员全县各界民众,为救国救民全面抗战到底”的纲领。这个组织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咸宁抗日救亡运动。
8月,党组织派徐弘毅回家乡桃坪一带,发展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武装。他回到桃坪村不到一个月,就发展了五名党员,建立起一支二十多人的武装。9月,中共咸宁县委决定,成立桃坪区委,徐弘毅任区委书记。桃坪区委管辖仙人墩、钱家庄和桃坪三个地方党组织及党领导的三支武装,有党员二十余人,游击队员近百人。
1939年6月,“平江惨案”发生后,白色恐怖笼罩着鄂南大地。鄂南党组织为了保存实力、积蓄力量,将大批干部转移到鄂豫边区一带。身为桃坪区委书记的徐弘毅, 毅然向党组织申请,决心留在白色恐怖区域坚持斗争。在艰苦的环境中徐弘毅以加工、买卖火纸为掩护,装扮成商人,辗转在南川、柏墩、钱庄、通山楠林桥一带,坚持斗争达三年之久。
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徐弘毅学会了与敌人灵活斗争的艺术,巧妙与敌人周旋的本领。有一天,地下党负责人张曙光来与徐弘毅接头,不料在路上被奸细发现,徐弘毅沉着机智地把敌人的视线引开,掩护张曙光脱了险,到天黑他自己也终于甩掉了跟踪的敌人。当夜,他又风尘仆仆地赶到仙人墩,与张曙光一起召开党的秘密会议,讨论了党的发展工作和开展武装斗争问题,并吸收了四名积极分子入党。
1941年10月,徐弘毅所领导的桃坪区委重新与咸宁县委和鄂南中心县委接上了关系。他率桃坪抗日游击武装参加了咸宁县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活动于马桥、柏墩、挂榜山、西岭等南部山区。年底,徐弘毅因患疟疾,不能随军行动,组织上安排他回家养病。
1942年1月,咸宁游击队发生徐纯耀等三人叛变事件,两名游击队员被叛徒打死,鄂南中心县委委员雷同也险些被害。叛徒徐纯耀等携枪潜回家中(与徐弘毅同住一村),徐弘毅发现他们行迹可疑,便只身一人到徐纯耀处, 弄清了他们三人叛变的罪行,并当机立断,给可耻叛徒以应有惩处。事后,他立即写信给中心县委书记李平,详细汇报了这次叛变事件的经过,并就如何加强部队建设,做好稳定战士的思想工作,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2月,“白茅山事件”后,徐弘毅临危受命,接任了咸宁县委书记。他带领县抗日游击武装紧密配合新四军主力部队作战,并组织了四十多个担架队、医疗救护队和物资运输队积极支前。1943年9月,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二团驻蒲圻某地,徐弘毅受命将筹集的一批物资送给部队。9月20 日,他与桃坪武工队长阮春英一道,带领几名武工队员押送物资去蒲圻,途经咸宁、通山、崇阳三县交界的蔡家岭三邑亭时,队员徐臣焰、雷少武见财起心,突然向徐弘毅、阮春英两人开枪,阮春英当场牺牲,徐弘毅带伤还击,当即击毙了两个叛徒。他亦因伤势太重,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八岁。
【本文来源于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编《中原英烈》(下),黄乃海整理,责任编辑为李楚芬,标题为重拟】